信息详情
当前位置:首页 >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
《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课程的研究》中期汇报
[发布时间:2019年6月28日]

      2016年9月,我校申报了苏州市教育学会“十三·五”科研课题——《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课程的研究》。2017年3月,经苏州市教育学会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,课题获准立项。申报成功后,我们统一了思想,落实了具体的工作,围绕布置学校环境、渗透校本课程、开展活动课程三方面着力推进课题研究,至今已经有两年时间,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:

一、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

1.成立课题小组,落实课题组科研任务。

    2017年3月,我校课题《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课程的研究》开题以来,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,以校长倪桂荣为组长,张秋月、赵其林、胡幸文、黄强、杨小兵、顾龙、顾林芬、陆宇蓝等10名成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,分别从人事处、教导处、德育处等部门具体落实工作和研究。

    在学校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,学校召开了课题组会议,明确了研究的背景目标以及研究方法,制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案,将课题分解成小课题,每一位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,制定自己的个人小课题,鼓励教师们通过专著杂志、网络资源、培训讲座等方式,加强对学校课题的认识和研究,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,加强课题研究的参与性和实践性。

    学校还根据主课题的需要,申报了学校陶艺主题的子课题《陶艺教育课堂教

学的实践与研究》,2018年11月,学校完成了子课题陶艺教学实践研究的中期汇报。

2. 编写了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教材。

《我爱周庄》校本教材。这一套教材分成低中高三本,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而编写,低年级段使用的是《走进周庄》,以了解周庄的概况为主;中年级段使用的是《漫步周庄》,在周庄著名的景点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;高年级段使用的《情系周庄》,在经典美文名家作品中一家乡为荣。

《经典诵读》校本教材。学校以传统诗文为内容,编写了六本不同的教材,分别给六个年级的学生使用,每个年级一册,每册可以使用两个学期,便于学生经典诗文的积累。

《水乡的孩子爱节水》校本教材。针对水乡娃对水乡资源的研究,学校编写了节水教材,主要供四五年级的学生使用,让学生在学习之余,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。

《水乡的孩子爱陶艺》校本教材。陶艺活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,学校在外聘专家的指导下,编写了陶艺的校本教材,本教材主要供学校四到六年级的学生使用,让学校的陶艺校本课程有了固定的教学内容,学生的实践活动也更有针对性。

《棋如人生》校本教材。学校牵手象棋大师徐天宏,开设了象棋兴趣小组,利用学校自行编写的教材,对学生进行象棋的培训,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。

3. 建设校本课程的环境和氛围。

    建设了学校红领巾小导游室。以周庄双桥为主要介绍点,配以周庄的主要景点沈厅、张厅、迷楼、全福寺、三毛茶楼,以及周庄有名的“八景”,让学生对水乡的历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。

    打造了校园的节水景观。学校根据节水的理念,打造了学校的节水景观——贞泽园,蝴蝶状的节水设施,以及契合水乡建筑元素的日晓亭,培养让学生从小就要有“节水”的意识,做一个爱水惜水节水的水乡娃。

    建造了学校陶艺文化馆。根据陶艺特色活动的需要,学校专门建造了学校的陶艺文化馆,主要由两间陶艺活动室和一间拉坯室组成,学校还建造了陶艺作品烧制的窑炉,使陶艺创作的设施设备比较齐全,活动得以有效开展。

    布置了象棋活动室。为了让学生的象棋活动有效开展,学校专门布置了象棋活动室,添置了相关设备,作为学生固定活动的场所,学生们在象棋活动室里感受象棋文化的魅力,接受熏陶。

4.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。

     固定经典诵读的时间。学校将经典诵读渗透进学校日常的教学中,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之前的五分钟,为固定的诵读时间,每周三中午的中自习,也是全校进行诵读的固定时间,学生们在这段时间内,利用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,进行诵读和积累,了解古诗词文化。

     开展对水乡文化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。每学期,学校以“水乡文化教育”为研究内容,组织开展对“水乡文化”的综合实践探究活动,三——六年级的学生走进古镇,三年的学生探究周庄的桥,四年级的学生探究周庄的服饰,五年的学生探究周庄的美食,六年级的学生探究周庄的环保。综合实践活动和“水乡文化教育”相契合,延伸了校本教材的学习,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,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。

     结合主题月开展节水宣传活动。为了感知水资源的珍贵,做惜水爱水节水的水乡娃,结合德育处的活动,每年的四月份,会在四到六年级当中进行“节水教育”的相关活动,如节水征文比赛,节水手抄报等,让学生在生活中小手拉大手,培养节水的意识。 

     进行由点到面的陶艺创作活动。学校每学期都会从四到六年级中选拔一定的学生,组成学校的陶艺兴趣小组成员,每周开展陶艺学习和创作活动。每年12月份的校园文化节,学校四到六年级的学生会开展一年一度的陶艺创作比赛。2018年9月开始,学校安排了整班的学生进行陶艺课体验活动,本学期已完成四年级的体验活动。学校的小记者团,也可以优先体验陶艺活动,学校还和《昆山日报》的小记者团牵手,2018年度共接待了五批小记者来校进行陶艺活动,扩大了学校陶艺活动的影响。

5. 探究了水乡文化的课堂教学。

   学校积极探究水乡文化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联系,以编写的校本教材为辐射,积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进水乡文化教的育,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,有高晓娟老师的主题班会《幸福在哪里——颂水乡古镇》,周振伟老师的美术陶艺课《可爱的鱼》,有雨花老师的古诗词探究课《观书有感》等,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校本课程的渗透活动,使得水乡文化教育的思考变得更有实际的意义。

6. 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。

    因为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渗透,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逐渐变得多元化,学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,从多方面多维度展开评价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,通过陶艺创作比赛,我们会评选学校的“陶艺小能手”。每个学期的期末,我们会对每一个年级的经典诵读进行考核,有对班级的考核,也有对个人的考核,从中评选学校级别的“古诗词小能手”。在每学期学校“水乡文化探究”的综合实践活动中,学校会评选“综合实践活动”优秀班级,对探究能力强的班级和组织、指导能力强的老师给予鼓励和奖励。

二、课题初步成果综述

    本课题自2016年9月立项以来,经过课题组成员以及全校教师的积极开展研究,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:

1. 校本教材得到了实施和使用。

   我校在积极实施国家、地方规定课程的前提下,将校本教材也融入了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三、四年级的校本课程,我们以《我爱周庄》中文导游词为主要的教学内容,五六年级的校本课程,我们以《我爱周庄》的英文导游词为主要教学内容。一到六年级每天都有固定的经典诵读的时间,每一周的周三中午,还会进行全校的经典诵读。寒暑假当中,学生也有利用《经典诵读》进行背诵的任务。每周周三的下午,我们会利用《水乡的孩子爱陶艺》进行陶艺教学。校本教材的使用,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内容,使学生的学习面更丰富,层次更多。

2. 教师的科研素养得到了提升

    学校围绕课题,组织课题组积极编写了相关的校本教材,使学校的老师们参与到了课题的研究中来,对“水乡文化教育”的概念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,尤其是学校里的青年教师们,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,不但提升了自身专业方面的教学能力,也提升了教师日常的教育管理能力。

    在学校课题的指引下,有六位青年教师成功申报了昆山市的微型课题,并顺利通过了结题。青年教师通过对小课题的探究,实验课的尝试,提高了科研的能力,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得到了锻炼,课堂教学更有效,更有针对性。

3.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。

   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,学生们通过经典诵读、节水宣传、陶艺创作、象棋比赛、古镇实践等活动,丰富了日常的学习。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色,获得了不少的荣誉,彰显了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才能,这些成绩的取得,和学校的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是分不开的,孩子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,取得了进步,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。

    在探究“水乡文化教育”的过程中,我们不仅关注了孩子的学习,更关注了孩子们能力的发展,希望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。我们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,积极培养会思考,会学习,动手能力强,有创新意识,懂得合作的学生。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课程的实施,让孩子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。

4. 学校的特色教育以及特色活动得到了凸显。

     我校作为一所乡镇学校,一直以来,学校的特色不是很鲜明,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索,学校的特色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内容,“水乡文化教育”也逐渐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。本课题下的子课题《陶艺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》已经成功通过了中国教育学会“十三五”规划重点课题的中期检查,学校的陶艺特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学校在特色教育方面初显成效,得到了家长、社会的认同和肯定。学校的象棋特色这两年也逐步提升,2018年在昆山市中小学象棋比赛中获得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。学校的社会影响度和认同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。

三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计划

    经过两年的实践,我们在课题的探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,也发现了不足之处,下一阶段,我们计划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进和努力:

1. 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教材多而散,在学校课程中的渗透比较随意,缺乏一定的系统性,怎样才能更好、更有效地融入到学校的日常课程中,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。另外,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,我们的校本教材是否适用于每一个年级,还是适用于特定的年级,接下来我们将会对这一系列校本教材,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完善,让水乡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,在运用中得到最大的实效。

2. 在课题的研究深度方面,我们缺少专业的引领。虽然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们参与了课题的研究,也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,但因为科研能力有限,对课题的深度和广度挖掘不够,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实践存在着理论支撑不够,资源运用不足,研究方法陈旧等问题,迫切需要专家和学者给予一定的引领,才能有更大的提升。我们将立足现在,加强和专家、学者的沟通,聘请有经验的科研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,力争使青年骨干老师们科研一体,使普通老师也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,让本课题在下一阶段中的研究更有深度和价值。

3. 科研成果不丰富。虽然我们围绕课题做了很多的实践和研究,但有说明力的科研成果不多,比如和科研相关联的案例的研究,因为和我们日常的学科有一定的距离和区别,老师们探究的热情不是很高,优质的展示课、教学案例比较少。也因为对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教材的解读不够透彻,教师们在课题方面的思考比较少,所撰写的论文数量也不多。接下来,我们将丰富科研的形式,通过研讨沙龙、课题会议、案例分析、专家讲座等一系列措施,鼓励我们的教师积极思考,多写有针对性的论文,使学校的课题研究成果更加充实。

4. 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设置,推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。校本课程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和进一步拓展,我们对“水乡文化教育”校本教材的研究,推动了学校特色课程的发展,但推动的力度还不够大。下一阶段,我们将完善校本课程的设置,将课题研究落实到课堂的层面,突出老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,再整合各种资源,共同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。

5. 积极反思整理,为结题工作提前做好准备。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研究,我们发现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需要我们做好系统的整理和反思:子课题如何细化?科研论文如何撰写?典型的案例怎样分析?如何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?……科研工作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参与,这是教育不断前进的重要途径之一,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,我们将继续努力,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,为最后的结题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充实的材料。